白菜
很常见,南北方都有。特别是以前的北方农村,冬天的菜主要就是这个,多数人家都有存放,冬天早一顿晚一顿。
其实不止是现代人对白菜这么依赖,古代人同样的依赖。但有个奇怪的地方在于,白菜这个名字是到宋朝时才出现的,如果我们看一些诗词的话,会发现宋朝的一些诗里才出现白菜,
杨万里
在自己押麻韵的五言律诗
《
菜圃
》
中这样写:
此圃何其窄,于侬已自华。看人浇白菜,分水及黄花。霜熟天殊暖,风微旆亦斜。笑摩桃竹杖,何日拄还家。
在宋以前则没有,诗词没有,古籍文献中也没有。那么我们就奇怪了,难道是宋朝才有的?
肯定不会是这样,如果我们接着向上查的话,会发现一种名叫“菘”的菜,而这个菘,就是古时候的白菜。比如在唐朝
李延寿
的
《南史?周?传》
中这样说:
?清贫寡欲,终日长蔬食,虽有妻子,独处山舍。文惠太子问?菜食何味最胜。?曰: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。
意思是周?这个人有老婆有家,但却喜欢独居,文惠太子问他什么菜味道好,他说白菜、韭菜。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,宋以前叫“菘”,当然,为什么要叫菘,咱们下面会解释。
南北朝
沈约
在自己押支韵的
《行园诗》
中这样写:
初菘向堪把,时韭日离离。高梨有繁实,何减万年枝。
那么,它究竟发源于哪里?都有什么传奇经历?又在什么时候改了名字?在古代的种植情况是怎么样的呢?
一、上古遗留,关于起源